2015年1月5日 星期一

“那你們想種的是什麼樣的一塊田呢?”



“前幾年我肥料用很兇的時候,會用鴨屎肥,有機粒肥,液肥,米糠,有兩年我的產量衝到一甲地一萬台斤乾穀以上,因為我是用全職農夫的角度在思考,我要養家活口,然後顧米的質量,然後才是友善環境,那你們呢?”跟小鶹米和April上門求問,青松大哥這樣問前去請教肥料問題的我們。
“不過後來我不這麼做了,因為這麼拼,我自己會累死在田裡,所以我下修了兩次預計產量,目前我的目標產量只有8千斤,而且我正在戒掉肥料。”
我是種田幼幼班,只有聽過陳阿公說第一年種的田,還摸不清他的脾性,先不要下肥料,裸種,讓稻子長長看,才知道田地有多肥。
不過真的難種的田啊.....青松大哥說:“看得見,撒米糠上去之後,正常的田可能三天就被田吃掉了,死性的田過了兩個禮拜,米糠還是在那裡,就像雞舍裡的雞都死了,撒再多飼料也不會有雞來吃一樣”
所以我們想種的是一塊怎麼樣的田呢?休耕多年像水泥一樣死性的田,產量只有3、4千斤的我們願意接手嘛?為了小鳥跟生態可以讓產量掉多少呢?要花多少力氣,多少肥料成本去換作物呢?
用KKF農法來強化微生物菌也可以,用自然農法來培育在地菌種也可以,灑粒肥、撒米糠、下堆肥......,反正萬法歸宗,還是要靠一年一年的觀察跟紀錄。
青松大哥把像營養品一樣的肥料戒掉,專注在養地力,微生物菌,種田菁,反而可以讓土壤有保肥力,能夠轉化自然中供給的能量。
“重點是不能貪,種田不是抽樂透,農夫只能求穩,沒辦法預計老天爺會給你什麼樣的天氣,寒流來遇到育苗跟插秧,清明跟梅雨的雨量影響日照,到了收割時還會有颱風。也沒有人可以告訴你每一塊田地要下多少肥,就看你們想要種什麼樣的田了”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